现代白话翻译《君辅公德配朱太母九秩晋五荣寿序》
清 进士 邹世任
听闻仙馆清风徐来,遍植四季长春之树;萱堂阳光明媚,常开吉祥长寿之花。南岳夫人位列仙班,西河女子名登仙籍。梁鸿孟光举案齐眉,世代传颂美德;鲍宣妻挽鹿车共度贫寒,历代不乏贤媛。然而遍览史册,纵观女史,歌颂娥皇总追溯舜帝功德,赞美淑女必归功于君子德行。若非目睹以身作则的教化,何以知晓贤内助的功绩?
我罗氏家族朱太夫人,乃前乡饮大宾罗君辅公的贤德配偶。时值大中丞赵公秉承朝廷尊老之意,举行乡饮宾礼,下令地方推举德高望重者。郡守孔公力荐,县令张公慧眼识才,众士人一致推举君辅公为上宾。公之德行堪立年高德劭牌坊,风范承继东汉陈寔;淳厚品性可比理学先贤。自千人之中脱颖而出,荣赴国宴;应三老之选,成为王室座上宾。泮宫吟诵《鹿鸣》,学宫举杯祝寿。此时众人皆知我公为完人,更传颂太夫人的母仪风范。
太夫人出身朱熹(考亭学派)一脉,钟灵毓秀于湘水之滨。幼通诗礼,有季女贤淑之风;长擅文辞,得班昭才女之誉。这位紫阳闺秀嫁予我豫章大贤后,勤勉持家:秋日捣衣不辞劳苦,春日提筐躬耕垄亩。及至家业兴盛,仍布衣蔬食不改其志。不贪温饱,唯求门楣昌隆。裁云片甲可成龙,采凤一羽能映日。子孙如玉树临风,似兰芽绕阶竞秀。虽不及荀氏八龙俱全,却已似北斗七星齐聚。二子先后入泮,诸孙依序侍亲。纵有风雨折损连理枝,终见延平剑化双龙。平素淡泊自适,面对变故泰然处之。常以《易经》剥复之理训导子孙,勉励坚守清白家风。
昔晋献公九子中,上天独钟重耳;韩氏兄弟数人,昌黎终成大器。运数困而后通,事理微而渐显。李密尚能呈《陈情表》奉养祖母,王祐手植三槐终见家族复兴。然世道多歧途,人心易浮躁。常见柳巷花街出太守,朱门华盖为求官。若能传承家学,何妨静待时机。东方朔虽早显达,北郭骚仍甘守清贫。今诸孙能承家训,皆因太夫人教诲之功。
时值腊月嘉平,柳絮因风起,正是谢道韫咏雪时节;华堂宴宾客,恰逢太夫人精神矍铄。百岁人如少女迎风,夫人城上千丁护卫。我本一介书生,供职吏部;又为罗氏姻亲,受托撰文。遂提笔为序,登堂祝颂:昔日观乡饮之礼,唯公彰显太夫人贤德;今朝举寿觞,唯母匹配我公高行。将享期颐上寿,似麻姑玉女长生;待受皇封诰命,看凤诏龙章赐福。
康熙五十六年(1717年)丁酉腊月初九,赐进士出身吏部文选司郎中、姻亲弟邹世任谨撰。
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仲春重刊。
邑北大学生炳堃、城南附贡生沅校订
——录自耒阳大二房《罗氏通谱》
(注:译文在保持原文典雅风格基础上,对典故进行适当注解,将"大孺人""太母"等称谓统一译为"太夫人","考亭"直译为朱熹学派代表地,"豫章"译为江西古称。关键礼仪场景如"乡饮宾礼""泮宫"等保留专有名词特征,通过上下文体现其隆重性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