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花(唐代:李商隐)

 

 

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黄。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几时禁重露,实是怯残阳。愿泛金鹦鹉,升君白玉堂。

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

菊花(唐代:李商隐)

 

 

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黄。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几时禁重露,实是怯残阳。愿泛金鹦鹉,升君白玉堂。

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

罗含生平考

首页    经典探究    罗含生平考

 

 

   罗含,字君章,号富和,西晋惠帝元康二年292年)九月十八日,出生于桂阳郡耒阳县兴业乡高冲(今湖南耒阳市大和圩乡莲花村高冲)官宦世家曾祖罗彦,字俊英,汉后帝建兴三年(225年)为临海太守。祖父罗仁,字履元,汉后帝授光禄大夫。父罗绥,字景南,汉后帝景耀三年(260年)为荥阳太守。罗含历任郡主簿、从亊、州主簿、参军、别驾、尚书郎、郡太守、郎中令、正员郎、散骑常侍、廷尉、长沙相、侍中等职。《晋书》用三个神奇的故事彰显了罗含的一生:年少读书时,“梦鸟文藻”,喻其文才;中年为官时,住宅“白雀栖堂”,赞其清廉;年老辞仕后,阶庭“兰菊丛生”,彰其懿德。

一、罗含生平考

    罗含的事迹主要见于《晋书·罗含传》、《罗含别传》及耒阳《罗氏通谱》,可惜《罗含别传》已亡佚。另外,南朝宋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》、唐欧阳询的《艺文类聚》、余知古的《渚宫旧事》、许嵩的《建康实录》、宋李的《太平御览》及王钦若的《册府元龟》等古籍也有少量记载。晋书·罗含传》虽未记其具体任职时间,但参照其它古籍资料所载罗含任职的只言片语进行分析推断,仍可寻探其任职时间。根据古籍文献记载,对罗含生平作简要考证。

        据耒阳《罗氏通谱》卷首记载:含公生有异质,幼失恃,养于叔母朱氏。”西晋惠帝太安二年(303年),罗含十二岁。少有志向,尝昼卧,梦一鸟文彩异常,飞入口中,因惊起说之。叔母朱氏曰:‘鸟有文彩,汝后必有文章。’自此后,藻思日新。”(摘自《晋书》卷九十二《罗含传》)罗含梦鸟后,就立下了远大志向“于是渐有志向,遂更勤学,读九经,以清才闻。”(摘自刘义庆《幽明录》)罗含传承家学年少时就勤奋好学

    怀帝永嘉五年(311年),罗含二十岁。这年五月,龙骧将军陶侃进军湘州平定“杜之乱陶侃与罗含之父罗绥关系很好,得知罗含有文才,三次征辟他为官,由于多方面原因,罗含婉言谢绝了。按《晋书》卷九十二《罗含传》:“弱冠,州三辟,不就。”当在此年。

        罗含崇尚自然,热爱山水经常行走于耒阳秀美山水之间。永嘉六年(312年),罗含顺耒水而下游览了衡山。尔后,又沿湘水而上至营道县(今宁远县)游览了九嶷山。此次游览,使罗含开阔了眼界,认知了社会,得知百姓生活的艰难,同时对湘中山水产生了浓厚的情感和认识,为以后撰《湘中记》打下了基础。此次游览,对罗含一生影响甚大。

    愍帝建兴元年(313年),罗含二十二岁“始祖含公,字君章,号富和。公愍帝初,州将杨羡引为郡主簿,羡去职,公为郡功曹。”摘自耒阳《罗氏通谱》卷首)晋书·罗含传》也载有:“含父尝宰新淦,新淦人杨羡为含州将,引含为主簿。含傲然不顾,羡招致不已,辞为不已而就焉。”由此可知,新淦(今江西新干县)人杨羡在湘州当将军,因罗含之父罗绥曾担任过新淦县令对百姓有恩德再次举荐罗含为官。查《晋书》卷十五《地理志》:“怀帝又分长沙、衡阳、湘东、零陵、邵陵、桂阳及广州之始安、始兴、临贺九郡置湘州。”桂阳郡耒阳县当时属湘州,此“州将”应指“湘州将军”所以罗含始任职应为湘州长沙郡,而不是荆州江夏郡。

   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(318年)二十七岁的罗含为长沙郡功曹。这年,镇中将军杨羡去职,罗含为感谢他的举荐之恩,送杨羡至其故乡新淦县。“新淦人以含为故宰之子,咸致赂遗,含为难而受之。及归,悉封置而去,由是,远近推服焉。”(摘自《晋书》卷九十二《罗含传》)罗含新淦拒礼之事被《晋书》收录,后世广为传颂。

    大兴三年(320年),罗含调任湘州始兴郡(今广东韶关市)为从事,其居住的地方,后名罗公。据《太平御览》卷六十九记载:“王韶之《始兴记》曰:城西百余步有栖霞楼,临川王营置,清暑游焉,罗君章居之,因名罗公洲。楼下洲上,果竹交荫,长杨傍映,高梧前竦,虽即城隍,趣同丘壑。”由此可知,罗含在始兴郡为过官。

    永昌元年(322年)二,大将军荆州刺史王敦以“除君侧诛刘傀”为名在荆州叛乱。三月,王敦率军攻陷京都建康,控制了朝政。四月,王敦的母弟南蛮校尉魏乂攻陷湘州治所长沙,长沙城士卒“死伤相枕”谯王湘州刺史司马承及长沙郡不少官员遇害,如长沙人长史虞悝、浏阳人县令易雄等皆遇害。五月,征南大将军广州刺史陶侃兼领湘州刺史。罗含调任长沙郡,参与平定“王敦之乱”。明帝太宁三年325年)五月,陶侃再次调任荆州为刺史,入镇江陵,“荆州男女相庆”。罗含为荆州刺史陶侃督护。成帝咸和三年(328年),又参与平定“苏峻之乱”。咸和四年(329年)平定“苏峻之乱”后,湘州并入荆州,罗含为江夏郡从事。

    咸和九年(334年)谢尚为江夏郡太守时,因罗含品德高尚,尽心为民,谢尚称“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。”(摘自《晋书》卷九十二《罗含传》)由此可知罗含的人品象玉珠一样白洁无暇。成帝咸康元年(335年)中书令庾亮调任荆州刺史得知罗含为人忠厚,文风新奇,大为赞赏,“寻转州主簿”(摘自《晋书》卷九十二《罗含传》)

    成帝咸康二年(336年)罗含写哲学著作《更生论》,并寄送给著作郎孙盛。孙盛阅后,不赞同罗含的一些观点,写《与罗君章书》复之。罗含写《答孙安国书》回之。于是,开启了“神灭神不灭”之大论争。参与论争的代表人物有:罗含、孙盛、孙绰、慧远、戴逵、周续之等名士。他们所写的争论文章,收集在释僧祐撰的《弘明集》里。如罗含的《更生论》、《答孙安国书》, 孙盛的《与罗君章书》,孙绰的《喻道论》, 慧远的《明报应论》、《三报论》,戴逵的《释疑论》、《放达为非道论》、《答周居士难释疑论》,周续之《难释疑论》等。双方围绕神灭神不灭展开了大论争。

    咸康六年(340年)正月,荆州刺史庾亮在治所武昌去世继任刺史庾亮之弟庾翼也看重罗含。“《罗含别传》曰:含,字君章刺史庾翼以亲贤之重,作镇方岳。搜扬楚,楚匪兰弗刈,仍辟含荆州从事。”(摘自《太平御览》卷二百六十五)罗含升任从事。

    咸康八年(342年)九月,罗含五十大岁。含在官舍,有白雀栖集堂宇。(摘自《晋书》卷九十二《罗含传》)在古代,“白雀”是官员清正廉洁的代名词。《晋书》用“白雀栖堂” 来表示罗含为官清廉, 是对罗含最大的褒奖。

康帝建元元年(343年),安西将军庾翼早有收复中原之志,上表北伐,朝廷谕旨不许。因荆州治所武昌发生妖异之事,于是庾翼将荆州治所从武昌迁往襄阳。建元二年(344年)十一月,江州刺史庾冰卒朝廷欲将安西将军、江夏相谢尚调任江州刺史。庾翼得知其兄庾冰病卒后“乘机还镇夏口,悉取冰所领兵自配,以兄子统为寻阳太守。”(摘自《晋书》卷七十三《庾翼传》)庾翼不顾朝廷调遣私自督都江州由罗含辅佐其长子庾方之镇守襄阳

    穆帝永和元年(345年)七月,荆、江二州刺史庾翼病卒。秋八月,辅国将军徐州刺史桓温调任为荆州刺史,罗含为桓温参军。后桓温将州治从襄阳又迁至江陵。桓温很赞赏罗含的文才,看重罗含的人品。永和二年(346年)秋桓温派罗含去江夏郡搜集其政治对手江夏相谢尚的过错。“罗君章为桓宣武(即桓温)参军,谢镇西(即谢尚,为镇西将军)作江夏相,往检校之。罗既至,初不问郡事,径就谢数日饮酒而还。桓公问:‘有何事?’君章云:‘不审公谓尚是何似人?’桓公曰:‘仁祖(谢尚字仁祖)是胜我许人。’君章云:‘岂有胜公人而行非者,故一无所问。’桓公奇其意而不责也。”(摘自《世说新语·规箴》第十)罗含就这样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官场复杂的政治斗争,凸显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,以国为重的处事策略及灵活的办事方式。冬十月,罗含升为州别驾。唐代许嵩建康实录卷八孝宗穆皇帝记载:永和二年冬十月,温表罗含为别驾。一次晏会温问于众曰:‘此何如人?’或答曰:‘可谓荆楚之杞梓。’温曰:‘此江海之琳琅,岂惟荆楚而已?’十一月辛未,安西将军桓温伐蜀,拜表辄行。”罗含随桓温参加了讨伐成汉李势的行列。

    永和三年(347年)三月,刺史桓温、建武将军袁乔进攻成都,罗含为桓温伐李势出谋划策“公运筹帷幄,亦能披坚执锐,为士卒先。”桓温败汉兵于笮桥,后进至成都,汉主(李)势降。”摘自耒阳《罗氏通谱》卷首)

    永和四年(348年),罗含为了躲避官场唯唯诺诺之风,以官舍喧扰为由搬出府衙,在荆城西郊小洲上盖了一所茅屋。《罗含别传》曰:桓宣武(即桓温)以含为别驾。以官廨舍喧扰,非静默所处,乃于城西小洲上,立茅茨之屋,竹果荫宇,伐木为床,织苇为席而居,布衣蔬食,晏如有余。”(摘自欧阳询《艺文类聚》卷六十一)他这种清廉简朴的作风赢得了百姓的信赖,也获得了刺史桓温的看重,于是又上表朝廷,升罗含为尚书郎

    永和六年(350年)罗含入京都建康(即今南京市)为尚书郎。罗含与高凉郡太守杨方性情相投,文学相通,友谊深厚。杨方“在都邑,晋绅之士咸厚遇之。自以地寒,求补远郡,欲闲居著述。王导从之,上补高凉郡太守。”(摘自《晋书》卷六十八《杨方传》)这年秋,罗含受高凉郡太守杨方之邀,携琴与杨方游郡邑西面一座山。据宋代《舆地纪胜》卷九十八肇州阳春县记有:“罗琴山在州西二十里,昔晋罗含尝携琴游此山,故名。可见罗琴山因罗含携琴游此山而为名。罗含弹琴之地名“罗琴雅操”现为广东阳江市最美八景之一。

    永和七年(351年)荆州刺史“桓温雅重其才,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,俄迁宜都太守。”(摘自《晋书》卷九十二《罗含传》)这年,罗含调任宜都为太守。据《晋书》卷二十八《五行志》载,永和九年(353年)六月,宜城大旱罗含去县视察灾情看到灾情严重如实上表直陈,并放粮赈灾,使灾民顺利渡过难关。其爱民之心,可见一斑。永和十年(354年),桓温第一次北伐。罗含为桓温北伐储备粮草。永和十一年(355年)罗含调任襄阳太守。是年,为阻北兵入侵,组织士兵在边界屯田守卫。

    永和十二年(356年),罗含为郎中令。《晋书·罗含传》卷九十二载:“及温封南郡公,引为郎中令,寻征正员郎。”《晋书·桓温传》得知,永和十二年(356年)桓温封南郡公。由此可知,罗含是这年调任京都建康为郎中令的。不久为正员郎,以后升任散骑常侍。

    升平二年(358年)罗含为廷尉,掌管司狱大权。升平三年(359年),长沙太守孙盛因家贫,把公家资金、物品拉作私用,有人举报。刺史桓温派人到长沙郡调查,调查人员因其功高,没有弹劾他。孙盛却不知好歹,还写信给桓温,且言词放荡不恭。说州里派的调查人员来时无威凤之仪,用捕风作影的事来伤害他;去时无鹰鹯搏击之用,在湘江边飞来飞去,象几只怪鸟。桓温看到孙盛的信后很恼火,于是再次派人来长沙郡,收缴了他挪用脏款及物品的帐簿,坐实了孙盛之罪,并用槛车将孙盛押解到州。(摘自《晋书》卷八十二《孙盛传》)。罗含知道事出有因,皆因孙盛自持清高又死要面子才得罪了桓温。因孙盛认罪好,又有攻取旧都洛阳的功劳,所以罗含没有治他的罪。罗含为廷尉时,秉公办案,深得人心。

    大约升平四年(360年),因湘民彪悍难管,朝廷调任六十多岁的罗含为长沙相。到长沙郡后,罗含立即去各县视察,深入民间了解民怨,安抚民心。并再次重游湘中大地,为撰《湘中记》积累了宝贵资料。罗含在地方为官时清正廉洁,常至各县行走,了解民情,化解民怨,归顺民心,为百姓作了不少好事,广为民众与官员赞颂。

哀帝兴宁元年(363年)罗含为侍中,由于门阀士族垄断土地,隐瞒户口严重,至使税赋减少,国库空虚。兴宁元年(364年)三月初一,哀帝下诏土断,“大阅户人,严肃法禁。”三月初一为庚戌日,史称“庚戌土断。”罗含参与了核查世家大族隐匿土地人口的实施。实行庚戌制后,豪族隐匿的人口和土地被清查出来,“赋税增,而财阜国丰。”

    海西公太和元年(366年),大司马、扬州刺史桓温拥兵自重,不听从朝廷调遣,有夺皇权的迹象。为了削夺桓温兵权,四月,琅琊王司马昱与侍中罗含、尚书令谢安,议征扬州刺史桓温至京都建康为侍中,桓温知是削其兵权,未来赴任。冬十月,海西公司马奕为加强皇权任命琅琊王司马昱为丞相,尚书令谢安为侍中。

大和三年(368年),桓温曾对人言:“既不能流芳后世,不足复遗臭万载邪!”(摘自《晋书》卷九十八《桓温传》)其篡位之心显露无疑。罗含见桓温大权独览,有篡位之心,苦苦劝谏桓温没有听从劝告,反而对罗含有怨言。

    大和四年(369年)九月,桓温第三次北伐前燕慕容暐,在枋头失败后,威信大减。据《晋书·海西公传》记载:“初,桓温有不臣之心,欲先立功河朔,以收时望。及枋头之败,威名顿挫,逐潜谋废立,以长威权。然惮帝守道,恐招时议。”十月因胁于桓温的权势,海西公司马奕为安慰桓温,“遣侍中罗含以牛酒犒温于山阳,使会稽王昱会温于涂中。”(摘自《晋书》卷九十八《桓温传》)由此可知,罗含当年还是为侍中。因罗含是桓温提拔当上重臣的,得知桓温有篡位之心,多次劝说无用后深知自己会遭受牵连,于是以年老有病为由辞官未获批准,而再次改任长沙相,离开了是非之地京都建康

    大和五年(370年),罗含审势度时,辞去长沙相职务归故乡耒阳,加封中散大夫,门施行马。

 

二、罗含致仕之说

    对罗含致仕,有三种不同的说法。一、襄阳宜城致仕说。据耒阳《罗氏通谱》卷首《东晋中散大夫罗丞相公行述》记载:“永和十二年丙辰(356年),桓温为征讨都督伐姚襄封南郡公,引公为郎中令,寻征正员郎。累官散骑常侍侍中,转长沙相东廷尉。功深,转授金紫光禄大夫,襄阳左丞相,食邑宜城九百户。……及穆帝改元升平以后,桓温爵秩益加崇,侵侵跋扈。公察其有怒于市色于室之机,即以年老引疾致仕,加中散大夫,门施行马。自襄阳宜城归耒阳,居兴业乡高冲,已而,迁邑西湖塘。罗含在宜城与襄阳任职是中年,且只当过宜城与襄阳太守,没有当过襄阳相,所说与史实不符。二、侍中致仕说。据《晋书·桓温传》卷九十八记载:“大和四年(369年)夏四月,大司马、扬州刺史桓温第三次北伐前燕,帅水陆五万大军,分两路讨伐慕容……九月,温至枋头,以粮运不继,将士无食,焚舟而归。慕容垂率九千精兵追之,败桓温后军于襄邑。”桓温在枋头大败后,率残兵败将驻守在山阳(今江苏淮安市)。十月海西公司马奕为安慰桓温,“遣侍中罗含以牛酒犒温于山阳,使会稽王昱会温于涂中。”罗含当时为侍中不少专家学者认定罗含是从侍中位上辞职的。本人先前写的文章也认定罗含从侍中位上辞职的,依据是,一是罗含年事已高不想为官,二是桓温想篡位罗含多次劝说无用后,自己会受到牵连,所以辞职。三、长沙相致仕说。2016年我们发现唐代许嵩建康实录卷八孝宗穆皇帝》中记有: 含,字君章,桂阳人。少孤,叔母朱氏所养,好学。昼卧,梦五色鸟飞入口中,意怪之。朱氏曰:‘梦吞五色,此文章,汝后当善文。’自长沙相致仕,白雀栖堂。”才得知罗含从长沙相辞职的历史依据

    以上三种罗含致仕说,经考查“长沙相致仕”是准确的,因建康实录卷八孝宗穆皇帝中有明确的记载

 

三、懿德感天

        罗含回故乡耒阳后,“居兴业乡高冲,己而,迁邑西湖塘。摘自耒阳《罗氏通谱》卷首《罗含别传》曰:含致仕还家,庭中忽自生兰,此德行幽感之应。”摘自《艺文类聚》卷六十四)罗含一生喜爱兰菊,一天,阶庭中兰花忽然间全部开放。人们说,这是罗含高尚德行对天地的感应。咸安二年(372年)十月十三日午时,罗含无疾而终,享年八十一。此时,有异鸟鸣叫堂前,阶庭兰花菊花竞相开放,满堂馨香。七子遵照罗含生前遗愿,在西湖塘南蛇出洞形建草堂,厝放其棺椁。

    孝武帝宁康三年(375年)十月,葬于耒阳县大义乡一座山顶的西面。下葬时,电闪雷鸣,风雨交加,其德感天地震神仙,五雷为他祭祀,所以此山名叫五雷仙。宋代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一百十五耒阳县”记:“罗含墓,在县南四十里,碑文讹缺,其墓犹存。明李贤《大明一统志》卷六十七记有:“罗含墓,在耒阳县南四十里,碑文讹缺。”清康熙《湖广通志》卷八十-载:“罗含墓在县南四十里。”耒阳《罗氏通谱》记载:“孝武帝宁康三年(375年),含公葬大义乡五雷仙西隅,山下小冲名罗含洞。”为纪念罗含的功德后人在大义乡五雷仙山顶建了一座寺庙。

 

耒阳市罗含文化研究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罗含54世嗣孙 罗小川

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0一六年八月撰于杭州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二0一八年十二月修改于耒阳

2021年7月7日 15:31
浏览量:0
收藏